轧机轴承烧损的5大原因及解决策略
发布时间:2024年12月25日 轧机轴承
轧机轴承烧损的5大原因及解决策略
轧机轴承烧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。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轴承烧损事故的发生。以下是对轧机轴承烧损主要原因的详细分析
:
负载过重
过大的工作压力:轧机在工作时,如果轧制压力超过了轴承设计的承载能力,会导致轴承过度磨损,进而引发烧损问题。这种情况多见于轧制槽钢等需要较大轧制力的工艺中。
轴向力过大:对于四辊轧机,工作辊主要承受轴向力。当轴向力过大时,固定端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容易烧损。轧辊轴线水平或径向交叉会增加轴向力,进一步加剧轴承的负荷。
润滑不良
润滑不足:良好的润滑是轴承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。润滑脂的质量、用量以及加油方法都会影响润滑效果。如果润滑脂变质或加油不当,会导致轴承摩擦增大,产生高热量,最终引
起烧损。
选脂不当:使用不合适的润滑脂,或者油脂中含有杂质,都会降低润滑效果,增加轴承磨损的风险。
轴承安装不当
安装游隙不合理:轴承安装游隙过小会导致设备过热,而游隙过大则会引起振动和噪声,降低旋转精度。正确的安装游隙应保证轴承能够平稳运行。
同轴度差:轧机制造精度不高,长期使用后各配件变形,导致轴承座同轴度差,使轴承受力不均,产生高摩擦热,从而造成烧损。
动静迷宫尺寸和几何形状精度不够:动迷宫和静迷宫的配合不良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,产生高热量,传递到轴承内部,造成烧损。
异物入侵
油脂和拆装过程中带入的杂质:油脂中的杂质、拆装过程中进入的异物以及工作中的水和粉尘都会加剧轴承的磨损。异物直径小于轴承工作间隙时会拉伤滚珠,大于工作间隙时会卡
死或嵌入工作表面,导致轴承温度急剧上升。
密封圈损坏:轴承密封圈损坏会使水和异物更容易进入轴承内部,侵蚀润滑脂,降低润滑效果。
外界温度影响
冷却水管理不善:轧机长期在高温高速和频繁冲击下工作,冷却水起不到应有的冷却作用,导致轧辊本身温度过高,并传递给轴承。一旦温度超过润滑脂的滴点,润滑油会大量泄漏,
润滑条件急剧下降,导致轴承烧损。
过载损坏
循环负荷过载:在过载条件下,滚动轴承会产生异常磨损和疲劳损坏。例如,轧制槽钢时轧机所受到的轧制力比圆钢大很多,烧轴承的几率也更大。
装配和维护不当
装配前清洗不彻底:装配前未彻底清洗轴承,导致滚子、保持架、滚道出现凹痕或点蚀现象。这些问题会在后续使用中加剧轴承的磨损和发热。
缺乏定期检查和维护:长时间使用的轧机,润滑性能逐渐降低,需要定期加油和维护。缺乏这些维护措施会导致轴承过早失效。
轧机轴承烧损的原因多种多样,涉及负载、润滑、安装、异物、温度、过载以及装配和维护等多个方面。通过严格控制这些因素,可以有效减少轴承烧损事故的发生,提高轧机的稳定
性和生产效率。